理中作樂
聯校科學展覽始於1968年,由本校及其他9間學校創立,旨在促進本地中學間的科學交流、提倡科學的生活應用和引發大眾對科學的興趣。時至今天已有多於一百五十間中學參與,規模盛大。五十五年間,有賴贊助商、展品負責人以及成員學校的鼎力支持,聯校科學展覽的成果多年來都得到廣泛認同,更能吸引其他市民參觀。
繁囂的香港,急促的生活節奏令人們的身心狀態也嚴重受壓,而有規律的節奏有助提升人們的生活質素,減輕人們的精神壓力,並讓人們舒展身心。因此,主辦方以「節奏」作為年度主題,希望中學生們能夠透過科學來改善生活的節奏,並以調節個人生活節奏,及生態系統作為切入點,設計各式各樣的發明,從而提高市民的生活質素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。
我校參展隊伍設計名為「AquaGrhythm」,同時包含植物和⽔⽣⽣物的裝置。
裝置模擬了⼀個正常運作的⽣態系統。 在他們的模型中,⿂和植物共同⽣活在⼀個盛⽔的封閉容器裏。太陽光持續地向裝置供給能源,⽽水和空氣在系統不斷循環,令裝置中的植物和水生生物成長。裝置中的水同時維持植物的生命和為水中生物提供生活環境;水中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的同時,植物所排放的氧氣被水中生物納入;而且裝置利用水的凝結和蒸發保持內裏的高濕度。
同學專訪
隊長肖冠澤同學表示,今年初收到參加這項活動的邀請時,當時的他認爲憑著自己的科學知識,比賽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但他很快就發現整件事並非容易。在這長達半年的籌劃期間中,他發現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,欠缺現實生活的創意解難能力使他在概念、模型設計等合作的過程中也幫不上很多忙。這次科展使他明白他需要的不是書本裡的知識,而是書本之外的體驗。
為了呼應香港都市的「節奏」和生態圈問題,他們借鑒了當時較不熟悉的「魚菜共生」概念。經過不同教授的反饋,他們發現自己的概念尚有不少瑕疵,此後經歷了不少修改,最終設計出一個半封閉式的生態箱。這個最終產品雖然能順利運作,但離真正解決都市問題、讓廣大市民使用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。肖冠澤認為這次聯校科展的目的,就是在於考驗同學們以一己之力解決都市的現實問題的能力。
可持續發展和智能城市的規劃,是 21 世紀以來的其中一項熱門議題。他認為聯校科展、或者「做個青蔥規劃師」等活動,提供了不少的理想空間讓他們發揮創意力,來創作許多新奇的概念,但是在現實生活中,同學們也要考慮這些概念的實用性和傾聽不同社區中持份者的意見,以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。
組員陳梓燊同學、姚頌謙同學等則提到其他學校代表所做出的各種作品,例如探索了音樂與大腦功能之間的關係, 研究了不同類型音樂對認知表現和情緒健康的影響。另外一所學校聚焦了可持續發展能源解決方案, 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設計,旨在為居民提供可負擔且環保的替代方案。
同學們表示,展覽當天人山人海,社會各界踴躍參與,前來參觀他們攤位的人絡繹不絕,令他們備受鼓舞。聽着參觀者們的慰問和鼓勵,他們在那一刻才發現:原來他們努力的成果是被大眾所留意到的,大眾對科學研究的關注比他們想像中更多。而且,其他參展學校的同學們也經常來到本校的展區和他們交流研究成果,以及提供寶貴的建議,令他們獲益良多。同學們更在人群中見到一個熟悉而和藹可親的身影——校長!當發現校長竟然在百忙中抽空來支持他們的時候,他們認為之前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
最後,肖冠澤也希望更多熱衷於科學,並想為社會出一分力的同學能夠接觸類似的活動,成為真正能活學活用的社會棟樑。科技發展不但需要科學家們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日以繼夜的研究,更加需要他們身邊的人、甚至社會的關注和幫助。只有科技服務大眾,而大眾支持科技,香港才能蓬勃發展,文明才能繼續進步。